浙江香泡价格 浙江香泡供应 果树香泡苗木产地。 香橼 (芸香科植物) 同义词 香泡一般指香橼(芸香科植物) 声明 香橼(学名:Citrus medica L.)又名枸橼或枸橼子,属不规则分枝的灌木或小乔木。嫩枝、芽及花蕾均暗紫红色。单叶,***兼有单身复叶,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叶缘有浅钝裂齿。总状花序有花达12朵,花瓣5片。果椭圆形、近圆形或两端狭的纺锤形,重可达2000克,果皮淡黄色,粗糙,难剥离,果肉无色,近于透明或淡乳黄色,爽脆,味酸或略甜,有香气;种子小,平滑,子叶乳白色,多或单胚。花期4-5月,果期10-11月。 生于海拔350米到1750米的高温多湿环境。产中国闽台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省区南部较多栽种。越南、老挝、缅甸、印度等也有。 中文学名 香橼 拉丁学名Citrus medica L. 别 称 枸橼、枸橼子 界 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无患子目 亚 目芸香亚目 科芸香科 亚 科柑橘亚科 属柑橘属 种 香橼 命名者及年代 L., 1896 变 种 3变种 目录 1 形态特征 2 ***分布 3 生长习性 形态特征 香橼(原变种) 香橼(原变种):(学名:Citrus medica var. medica) 不规则分枝的灌木或小乔木。嫩枝、芽及花蕾均暗紫红色,茎枝多刺,刺长达4厘米。单叶,***兼有单身复叶,则有关节,但无翼叶;叶柄短,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6-12厘米,宽3-6厘米,或有大,**部圆或钝,***短尖,叶缘有浅钝裂齿。总状花序有花达12朵,有时兼有腋生单花;花***,有单性花趋向,则雌蕊退化;花瓣5片,长1.5-2厘米;雄蕊30-50枚;子房圆筒状,花柱粗长,柱头头状,果椭圆形、近圆形或两端狭的纺锤形,重可达2 000克,果皮淡黄色,粗糙,甚厚或颇薄,难剥离,内皮白色或略淡黄色,棉质,松软,瓢囊10-15瓣,果肉无色,近于透明或淡乳黄色,爽脆,味酸或略甜,有香气;种子小,平滑,子叶乳白色,多或单胚。花期4-5月,果期10-11月。 佛手(变种) 佛手(变种):(学名:Citrus medica var. sarcodactylis) 亦称:佛手柑、飞穰、蜜罗柑、五指香橼、十指柑 各器官形态与香橼区别。但子房在花住脱落后即行分裂,在果的发育过程中成为手指状肉条,果皮甚厚,通常无种子。花、果期与香橼同。 长江以南各地有栽种。 佛手的香气香橼浓,久置香。佛手因产区不同而名称有别。产浙江的称兰佛手(主产地在兰溪县),产福建的称闽佛手,产广东和广西的称广佛手,产四川和云南的,分别称川佛手与云佛手或统称川佛手。云南还有一些栽培品种,它的果肉有酸的也有甜的,果皮近于平滑至甚粗糙,果萼薄或增厚呈肉质,种子平滑或略具钝棱。 手指肉条挺直或斜展的称开佛手,闭合如拳的称闭佛手,或称合拳(广东新语),或拳佛手或假佛手。也有在同一个果上其外轮肉条为扩展性,内轮肉条为拳卷状的。 云南香橼 云南香橼(变种):(学名:Citrus medica var. yunnanensis) 成熟果的心皮介于典型的香橼与佛手之间,即果**有封闭的附生心皮群,果桃形或阔卵形,横径5-9厘米,果皮厚约5毫米,果肉甚酸;种子具单胚,偶有多胚。 产云南宾川。生于海拔约1600米的丘陵坡地。 果形、大小及果皮厚度与欧洲栽培的 C. balotina Poit. et Turp. (C. medica balotina Desf.) 酷似,惟后者的果无附生心皮群,雄蕊虽也是38枚,但1轮排列而非3轮排列。 [1] ***分布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均有分布。闽台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湖南等省区南部较多栽种。越南、老挝、缅甸、印度等也有。 生长习性编辑 喜温暖湿润气候,怕严霜,不耐严寒。以土层深厚、疏松肥沃、腐殖质、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栽培为宜。香橼的生长习性适于高温多湿环境,显然是起源于较南方地区。云南西双版纳的阔叶林中,有处于半**状态的香橼。